科技与艺术:专注人类自我发掘的新兴艺术浪潮


——西班牙巴塞罗那CCCB美术馆《人类+》展评
发表于《艺术商业》2016年2月刊

没有人能否定现今科技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进步和改革。不是有句玩笑话说:“再执着于古典艺术的艺术家如今也不能过没有手机与WIFI的日子。”的确,科技对于我们的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也直接的、或是间接的影响到了当今新兴的艺术浪潮。从今年全球各大艺术机构的例如伦敦白教堂美术馆《电子高速公路(2016-1966)》到纽约新美术馆《开放式计分:艺术与科技2016》等重要科技艺术实践展览无不把当代艺术的注意力引向科技与艺术结合的新型展览形式。这次要介绍的展览——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的CCCB美术馆的重要当代艺术展览《人类+》自然也不例外。

每一个时代最热的艺术从来是以“创新”和“阐释时代”来树立自己的先锋旗帜的。从杜尚的小便池到翠西·艾敏的床无一不是突破了观众脑中的原有界定来探索新兴的发现和实践。《人类+》结合了最前沿的科技和艺术,呈现了一个精彩的展览和与众不同的世界。展览的策划人卡特琳娜·克拉美尔介绍说:“《人类+》是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展示关于人类未来的设想的展览。作品运用不同的科技来展示科技在未来如何对人类和艺术产生影响。这个展览的亮点是与科技相关联的非常精彩的艺术作品,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其中。视觉上也非常震撼,比如说那些人类与机器人的摄影,还有很多创意非常好的参与性项目。我希望这个展览能够让观者重新思考他们的生活状态,至少让人们去思考他们在整个环境大背景下的位置,以及反思在动物、植物和人类编制的这一张巨大的星球网络下,人类是如何主观生存的。”

曹婓,《谁的乌托邦(2006)》

阿克•汉斯,《外观转换(2014)》

展览分为四个大部分,每个部分分别讨论了科技与艺术对于人类的界定与影响。进门以一幅著名的古典油画《艾克爱鲁斯的掉落(1636-1637)》描述古时人类尝试飞翔的神话想象作为引子,《人类+》以艺术结合科技的手法实践探索了当下人类与自我、他者、环境于生死之间的关系。例如这件名叫《新城市:机械与后人类生产(2015)》的作品,它的影像背景由现实存在的城市的图片经过电脑特效的重新组合排列、拼接而成——艺术家重新想象和组合了我们的赖以生存的星球;背景影像的前方是四件不停运作的挖掘机的模型。这件作品也向观者引出了一个深刻的环境问题:当未来所有绿色植被被完全销毁,只剩下挖掘机械与毫无喘息机会的紧密连接的高楼建筑的时候,人类在地球上的角色应该如何被定义?

艺术与科技都是人类创造的美化生活工具。科技在使我们生活变的美好的同时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而艺术是人类用于记录、实践和抒发精神情感的途径,它是人类独有的技能,这也是人类和这个星球上的万物与人类制造的机器的区别。艺术与科技相互不同却有紧密联系,而这联系的纽带就是我们人类本身。探索科技与艺术的关系实际上也是在探索我们自身。你难道不期待去看一场发掘自我的视觉盛宴吗?

里安姆·杨,《新城市:机械与后人类生产(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