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智能是否会最终代替人类?— 关于“集体”与“无意识”的反思|

荷兰艺术家组合

S.M.A.C.K新作《集团:当群体称王》

 

“Wil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ventually replace humans? — Reflections on

“collective” and “unconscious”|The new work of Dutch artist group

S.M.A.C.K “Group: When the Group is King”

 


 

 

Published at The Art and Business Journal,

China. 14/07/2022

 

作者:黄梅

 

当下最有讨论度的AI理论《机器人证明 (Robot-Proof) 提出了一个相当非常有争议的问题:人造智能是否会最终代替人类?身而为人,拥有着一副逐渐衰败的肉身和混乱而充满欲望的大脑,我们相对于机器的优势又是什么?作者Joseph Aoun给出的答案是:未来人类能唯一超越机器的部分便是对于已发生事物的反思能力。 

荷兰艺术家组合S.M.A.C.K新作《集团 (Tribe)》系列三部曲让我想起关于大众心理学的两本经典之作《乌合之众 (The Crowd: 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与《狂热分子 (The Believer: Thought on the Nature of Mass Movements》。群体运动的特征往往伴随着盲从、热点崇拜、个人无意识和陷入乌合之众的狂热型人格。且不论你的个人性格和生长背景如何,身处集团之中,当群体情绪的膨胀,我们都无法逃离被一股强大的力量牵引而做出十分上头的事情。而在这个流量称王的时代,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交媒体(现今谁不依赖社交媒体?)似乎也鼓励并加重了这一现象:“大家都来一起猜猜某著名流行歌手MV中的艺术作品是哪些?”“某某首相辞职/过世了,他似乎很棒/很衰!”“某艺人出轨了,我们一起来锤他”“我们要站出来保护女性!”等等。然而仅当时间过去几天,这些讨论就已鲜有人问津,大家又狂潮似得膜拜转发下一个话题。风向转变的速度令人乍舌。十分讽刺的是,写下这些批评文字的我也是这些当下话题的信众之一,闲来无事时总不受控制的津津有味的刷着这些话题。在这个数码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大概没有人能够“免俗”。

 

目前在西班牙马德里Colección SOLO展出的影像作品《集团:城市(Tribe: City)》就阐述了这样的一个现象。一群由游戏引擎AI控制的各型各色的机器人,开始盲目的漫无目的游行走在三个屏幕之间。逐渐,它们(或TA们)注意到了位于场域中间的高耸入云的通天巨柱。于是纷纷开始上前,或是膜拜、或是充满好奇的、围绕着参观;这一直持续到某一个时间点,一些机器人开始丧失兴趣,于是大伙儿纷纷四散而逃。一个循环之后,一切又重新开始,不断往复。有意思的是,这些AI机器人,每一个都有独特的设计和自己运动的轨迹。相较于表达艺术家自我的情绪感知,S.M.A.C.K总扮演者数据收集者与社会行为旁观者的角色。他们在网络上做了调研分析,将人们的网络行为与社会热点总结成一个个AI机器人形象。例如下面这个全身印满QR码的、长者鹿角的健身阿尔法男的形象;又或是大腹便便,穿着着时尚的朋克尖刺长者表情脸的宅男。“我们并不想解释每一个形象是什么意思,我们想这是一种国际交流的符号,每个人都可以对号入座,” S.M.A.C.K在采访中说道。这似乎是一种新时代的符号主义,正如他们之前用当代的角度解读和重释博斯科 (El Bosco) 的《人间乐园 (The Garden of Earthly Delights)》一样;这些机器人所代表的当代符号和行为,犹如天主教或其他宗教中人类不得不重复和承受的“罪(sins)与罚”。

 

 

《集团:战争 (Tribe: War)》是2022年7月Colección SOLO邀请S.M.A.C.K创作且全力支持的新作品。五组颜色不一的形象各异的AI小人分别以小团体的方式出现,分组游走在黑色的屏幕中。起初,他们之间没有纠纷,平和的擦肩而过。直到一个在某一个瞬间,两个来自不同团体的颜色不同的小人开始发生纠纷和打斗,随之而来的是整个团体成员的加入。一个团体接着一个团体,所有的AI扭打成一团,直到那最后的、也是唯一的团体生还。到此,每个观者都可以根据他们的背景带入他们对这件作品的理解,这种AI的设定行为未尝不是对人类纷争史的抽象解读:大到从巴伊战争、到卢旺达屠杀、再到各国实事的边境冲突,小到团体与团体之间的不同意见。人类的行为和历史总是在重复,我们是看似复杂和足够聪明的灵长类生物,但却无法逃脱重复自己命运的深重业力。这未尝不是可笑的,明知故犯却如深陷泥沼、无法自拔。

 

系列的最后一部《集团:塔 (Tribe: Towel)》仍然在制作中,今年的9月份将在在荷兰的Eindhoven美术馆展出,我有幸得以一览创作过程。作如其名,灵感取自古巴比伦的巴别塔之寓言—人类妄想要造出一座与天相接的直通天堂的高塔,但结局却是遭到天谴引发了巨大的洪水灾难,这座梦想之塔也毁于一旦。在这件影像作品中,AI小人排着队,疲惫却孜孜不倦的攀登着一座高塔。这座高塔是系统自动生成且永无止尽的。塔内的装潢充满了摩登色彩,好似白领的办公室又似精装的高档商场。与其说这是一座塔,旋转的楼梯配着防护的铁丝网却像极了福科笔下的监狱形象。工作和金钱是通往幸福天堂的唯一的途径吗?这似乎是当下社会中“社畜”生活的真实写照。在亚洲社会,这种现象甚至已经到了物极必反的程度。日本当代兴起的“食草男女”和“躺平”文化都是在对这种资本和商业为首的拜金、“努力”方式的一种消极反抗。值得玩味的是,“塔”在塔罗牌的解释中,也意预着不可回避的巨变。经济泡沫引发或即将引发的惩戒随着“塔”的日渐高升而变的越发危机。

 

在S.M.A.C.K的作品中,轮回和业力(Karma) 这样宿命化和宗教化的AI机械重复总是不断出现,似乎是一种警示、也是一种嘲弄。回到文章最初提到的问题,未来AI真的可以代替人类吗?我想,如果我们有朝一日真的放弃了反思历史和事物的能力,仅仅只是随波逐流,或许我们也放弃了生而为人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