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8背后的中国当代艺术 “西进”之路


发表于《艺术新闻》2015年6月刊
德国8个城市9所美术馆同时展出116位艺术家的500余件,中国当代艺术 “西进”热潮该喜还是忧?

德国。今年5月,德国跨越莱茵鲁尔地区8个城市的9所美术馆联手举办了迄今为止在德国规模最大的中国当代艺术展览“中国8”(China 8)。这次展览汇集了中国116位艺术家的500多件艺术作品。展览的涵盖面相当广泛:从广义的中国视野的角度出发,依次以雕塑、绘画、摄影、水墨画和书法、装置和立体艺术、声音与影像等等作为展馆各大的主题。从年轻艺术家到许多重要的知名艺术家都有参与。艺术家张培力有3件作品参展——早期录像作品《30×30》 、双视频投影《喜悦》,以及一件由40个视频组成的电视墙。他介绍道:“与以往单纯强调中国的符号相比,这次展览作品的语言风格比较多元,不是符号化的、一味地秀异国情调。”

近年来,中国当代艺术的“西进”现象引发了媒体和批评家的颇多关注。的确,自2011年以来,不仅各大国内外画廊争相在西方推出自己签约的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个展,各种西方机构和美术馆也开始越发密集地筹划和安排与中国当代艺术有关的展览和项目:从伦敦海沃德美术馆(Hayward Gallery) 推出的“艺术的变化:中国的新方向”(Art of Change: New Directions from China),到两届威尼斯双年展周边庞大的中国当代艺术外围展览群,再到大型群展如英国曼彻斯特三年展中的中国群展“和谐社会”(Harmonious Society)等等。而5月11日,欧洲最重要的当代艺术收藏机构之一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获得了包括中国收藏家郑志刚、赵令勇、周大为、薛冰以及印尼华侨收藏家余德耀在内的一批捐赠。从各大美术馆和机构的大量国际和本地客流量来看,中国当代艺术展览“西进”现象的影响是肯定的。对东方神秘艺术文化的吸引和对不同政治体制背景下创作作品的好奇使得西方观众对于这些展览持有兴趣,相关讲座和讨论会也是源源不断;

尽管各大展览的势头高涨,“中国当代艺术热”现象却遭遇了部分西方媒体和批评家的质疑。例如英国《卫报》的一篇评论文章就批评在海沃德画廊的展览“艺术的变化:中国的新方向”:“这些艺术品看起来更像是一种系列产品:它们聪明和巧妙的避免了敏感的话题。芝加哥艺术学院的教授曾发表文章暗指:“对有金融意识的观众来说,展览的背后又是一场有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游戏。”批评家们质疑中国当代艺术展览大规模“西进”的背后是新“镀金”时代的来临,而这些镀金后的作品的最终归属地还是中国。

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大规模“西进”,张培力认为这是一种主动出击的姿态,但艺术与文化一样需要积淀,“无论是中国艺术家参加威尼斯双年展还是作品进入蓬皮杜,都是值得高兴的事情,但也不必过于乐观,这样的现象确实是一个受关注的现场,但其实也改变不了什么,毕竟整个西方的艺术系统体系太强大了,对这个系统来说是不会有任何触动的。”他继续说道,“如果中国的整个艺术系统还是不完善不健康的话,真正的可以有作为整体的语言上的力量、形象还是需要时间去沉淀。”

中国当代艺术“西进”之路到底是该“喜”还是“忧”?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虽然展览的积极意义已被肯定,但面对国际舞台,中国当代艺术需要接纳世界当代艺术的迅速变化和面对不断更新的现实,吸取外界批评的声音。中国当代艺术需要做好受到冲击准备。撰文/黄梅

China 8
德国多个城市
展至9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