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POWER100专题
瘟疫之下
撰稿/采写:黄梅


本文发表于《艺术权利榜100》2020年6月
本以为Covid-19的瘟疫风波在世界大部分地区已经逐渐日趋平静,然而,近期疫情却又在北京卷土重来,人们再次陷入集体恐慌之中。不仅如此,我们面临的挑战或许才刚刚开始——全球中小企业的陆续倒闭,大量银行贷款和私人高利贷再次开始在民营企业中盛行。警觉的人们嗅到了世界经济危机的前兆。知名媒体《经济学人( The Economist) 》在2020年的五月刊中预测道:“ 这次的流行病让整个世界处于负债状态,很多艰难的选择将不得不被作出。” 在经济受到重创的同时,全球关系和政治格局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天都有不同的新闻重重捶打着人们的内心。

艺术与文化板块似乎相比其他行业面临更大的冲击。在政府拨款中本身就处于弱势的公立和国有艺术项目不得不面临再次被大规模削减的可能性。外出的限制曾使得曾经门庭若市的美术馆、画廊和展会被迫关停和延期,也使整个艺术行业不得不在未来的几年中探索新的经营模式。不少机构、画廊和艺术家因为各种原因也都逐渐开始尝试线上展示沟通的方式吸引观者和买家,但是,艺术作为一种极为依赖视觉和空间感受的学科,真的能在网络平台上顺利发展吗?这大概是很多人甚至是业内人士随闭口不谈但是心中存在的疑问。众多中小型企业的破产,大型企业的亏损与艺术的购买、投资与赞助相互扣联。全球关系的剧烈紧缩、新民族主义的大量呈现和贸易壁垒的建立都让人们焦心忧虑。

瘟疫对世界的第一波侵袭已经接近尾声。但我们却不能回避和选择性的遗忘这段记忆,因为思想的本质就是不安。这不仅仅只是一场瘟疫,更是很多存在已久的全球性问题的导火线。本次专题访谈历时两个月,全文近三万字,通过线上对谈和邮件交流的形式与二十位来自世界五个不同国家和地区: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中国北京、上海、深圳、重庆的在行业里工作多年的策展人、画廊主和艺术机构从业者在此语境下进行了深入严肃的思想和学术讨论。疫情之后的世界各地是怎样的?艺术行业的前景又会如何?网络数码平台的发展有没有未来?我们作为艺术工作者,又能在当前形势下做些什么?访谈抛弃固有的成见和被灌输的模式,提出问题,并从全球艺术从业者的眼光审视和批评当下的形势,反思和不断质疑艺术、文化体系以及讨论可能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本次的专题访谈将分为四个部分依次推送:第一篇《拒绝封闭》以及《教育文化与人文向度第一部分》,第二篇《教育文化与人文向度第二部分》,第三篇《危机下多元化的机构视野》和第四篇《反思:网络数码平台作为一种商业模式》

第一部:拒绝封闭
关键词:机遇与挑战、经济和市场化冲击、全球化、文化价值

侯瀚如
-策展人、批评家
意大利国立二十一世纪艺术博物馆(MAXXI)艺术总监
“我们作为在机构里工作的人,或者是艺术圈里负有一定层次的责任的人,我们要承担的一个重要责任就是怎么去把这个问题非常严肃地拿出来讨论,请大家一起来找到一些解决方案。”

第二部:教育文化与人文向度
关键词:改变、自由、年轻艺术家、坚持

Katie Hill
-策展人,OCCA总监,英国伦敦苏富比艺术学院教授
“我们不能保持沉默,因为沉默正在发生。我们需要持续产生对话,并作出有高度有反思的对话。”

Ele Carpenter
-策展人,研究员,英国Arts Catalyst项目策划人,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策展系系主任、教授
“策展人必须始终对当代环境作出回应,并且要加倍努力。”

王春辰
-策展人,批评家,研究员,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挑战不仅是来自于艺术家,也来自于这个时代,挑战是个互动的关系。”

何桂彦
-策展人,批评家,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四川美术学院教授
“只要在一个开放的社会,在一个相对自由的创作环境中,越是面对苦难,面对危机,尤其是人类共同的公共卫生事件,艺术创作反而会更有活力,更有生机。”

Herman Bashiron Mendolicchion
-策展人,作家,西班牙巴塞罗那非营利性艺术机构Souvenir机构总监,巴塞罗那大学艺术史系教授
“在瘟疫后的危机中,国际文化之间的关系和合作都将变得更加重要,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它们的组成、发展和被给予的框架结构。”

李川
-艺术家,策展人,四川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四川美术学院教授
“这次的疫情也许会成为历史的一个重要分界,在疫情之前,大家都不断在探索与扩展艺术在网络与数字化发展的空间,展望人工智能等可能带来人类发展的临界点。但当疫情发生时,我们发现我们还没有真正准备好数字化、网络化生存,我们还是和肉身的诸多需求和欲望捆绑在一起,生存显然是第一要务。”

第三部:危机下多元化的机构视野
关键词:责任与义务、价值构建、多元化、集体创伤

俞可
-策展人,批评家,重庆悦来美术馆执行馆长,四川美术学院教授
“就目前而言,我仍然觉得现场展览是一个更能激发民主的空间,也是能够产生更多可能性的展览平台。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否定线上展览,我们今后的工作中肯定也会去考虑这个版块,我只是觉得,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追赶潮流,未必是对我们是最有益的。”

Oona Doyle
-策展人,研究员,法国巴黎Galerie Thaddaeus Ropac出版部总监
“艺术使我们在危机时期质疑世界,但Josep Beuys说:艺术的作用是治愈社会,它不仅仅是个人的,也针对集体创伤。”

唐司韵
-策展人,深圳设计互联
“我能够明显感觉出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危机可能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公共卫生危机,或者文明的冲突,而是日益明显的缺乏共享的价值观。这本身也是全球化发展当中一直都存在的问题,但是疫情让这种价值转向更加明显了。”

Elene Abashidze
-策展人,研究员,格鲁吉亚非赢利性艺术空间Esharedspace总监
“当下是数码艺术、电影、数字摄影和网络艺术、基于文字的艺术的黄金时代。我相信,我们通过网络数码平台会见证更多新的艺术形式。”

Madeline Carey
-发展交流部经理,西班牙巴塞罗那当代美术馆(MACBA)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充满不确定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我们曾经共同构建的东西至关重要,更要有义务和责任去维护。”

艾小铮
-公共教育部主任,武汉合美术馆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我国现代化信息技术水平逐渐提升,人类已经进入了全新的数字媒体时代,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传统艺术创作形式,同时,数字媒体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为艺术形式的创新提供了革命性手段。”

第四部:
反思:网络数码平台作为一种商业模式

关键词:沉淀、拓展、透明高效、特殊性与局限性

夏季风
-北京蜂巢当代艺术中心馆长,北京画廊协会会长
“就目前来看,在线应该难以取代线下的艺术活动,但至少会成为线下活动的重要补充,也会成为画廊宣传推广、销售的重要工具。”

郑林
-机构创始人,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我认为今年唐人的主体展览是已经实现了的,线上部分还是有限的,是一个传播的途径。”

Aurélien Le Genissel
-策展人,批评家,西班牙巴塞罗那LOOP艺术博览会法籍总监
“大家都在尝试创建在线程序、数字展览等等,但是坦白讲:没有人真的知道这里面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对于不习惯在线销售且市场不如纽约或伦敦的画廊来说,处境将更加艰难。”

李力
-机构创始人,上海Vanguard Gallery
“我们也在慢慢思考和观看看怎么寻找一个更合适的方式,看看部分作品怎么通过网络展示和传播,但是这个是要花时间的不是说简单的放上去或者讲一下就可以的。这次疫情也促使我们集中的去思考这件事,也挺好的。”

孙彤
-机构创始人,北京Tong Gallery
“艺术品不同于其他产品,有特殊属性和局限性,网络平台便于艺术家及作品、展览的推广和传播,目前来看网络平台虽然还无法完全替代传统画廊的空间展览模式,但的确越来越多的画廊和其他艺术机构都开拓了网上窗口,直播也日渐平常,相信未来实体空间和网络平台对画廊来说都会同步进行,会根据环境变化而不断调整运营模式。”

蔡珺珺
-上海部经理,英国里森画廊
“未来线上我们会涉猎更多,但是我们工作的主题还是会以线下为主,因为这毕竟是一个比较传统的行业,你还是要看到作品本身才比较好做决定。”

鲍栋
-策展人,批评家,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总监
“互联网直接交易,精耕细作的体验和过程就没有了。信息壁垒也没有了,画廊存在的理由是建立在信息壁垒上的,画廊知道哪个艺术家是好的,它选择跟这个艺术家合作;画廊同时知道哪些是收藏家,把这两个信息连接起来,这是画廊的意义。如果交易是在互联网这样非常透明、高效的平台,画廊可能就会变成一个测评机构,像买电脑、买车、买手机有各种各样的测评机构,进行推荐。”

原文链接:http://www.artpower100.com/newsitem/278503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