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玛·普琳萨的艺术
撰文:黄梅


本文发表于《艺术商业》2019年2月
骄玛·普琳萨(Jaume Plensa)说,他的雕塑作品实际上是对自身思考问题的刨析。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他的完整的回顾展,令人惊讶的是,进入展厅的瞬间,我甚至感到了一种宁静冥想的温柔气息,好似进入与灵魂沟通的寺庙一般奇特祥和。声响不绝于耳,铜鼓的低沉嗡鸣声,风铃的清脆碰触声,合着金属的反光和人声的切切私语与惊叹,谱成了一首诡异和谐的曲子。

作为策展人和撰稿者的最棒特权,大概就是可以直接接触和了解到那些兢兢业业和专注沉迷做事的艺术家们。除去被媒体粉丝和权利榜捧出来的大明星,如果有一位艺术家的作品真的深深触动到你的内心,那他本人也绝对是一本值得阅读和研究的好书,不管是深居简出的像修行者一样生活,或者是偏激神经但是充满深度,但他/她的眼睛一定是清澈见底的明亮,没有浑浊的乳白色膈膜像是被酒精和声色犬马的生活下了毒。

普琳萨大概更像是个老小孩或是修道院里那个充满智慧但是爱喝啤酒的神父。戴着眼镜头发雪白的他说气话来赢弱且斯斯文文,咧开嘴笑时却开心的露出两颗兔牙,十分可爱。“我出生在巴塞罗那,海与美的城市。我的母亲是个歌唱家,她每天都在唱歌;父亲是个钢琴师,他每天都在不停的谈钢琴,他可能没顾及到我一直在听,但我却成为了音乐的一部分。钢琴声和歌声贯穿了我的童年,这也是我为什么知道自己以后一定会成为一位艺术家,我深爱艺术。”他坚定的说。

普琳萨的雕塑很大一部分是以音乐为灵感的。镂空的五线谱好似缠绕着抱着双膝冥思的人形,如流水一般的音乐逐渐过渡渗透到了地板上。横穿展厅的,铜质的,用鱼线掉着的音符般的字母,一经观者的触碰便发出脆响;清脆如雨声,有着“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诗意境界。除此之外,在相对封闭的小型展厅里,也有他设计的巨大且轻薄且打磨的闪闪发亮的金黄色铜锣,观者可以用悬吊着的锤子敲打。铜锣声不嘈燥,闷响震撼胸腔,有种意外的美丽。

好的诗人未必会画画,但好的视觉艺术家一定是诗人。骄玛会写诗,他的诗也充满浪漫主义和哲学思辨。他喜欢把自己的诗句放进作品里。在作品《婴儿的死亡之歌》里,他铸了三个蓝色的、破旧的蓝色婴儿铜像,每一座小雕像的下方,垂钓者一句早夭婴儿给父母的诗句。当然,他的诗也不全如此黑暗,我也喜欢他的一系列在MACBA后院中的冥想雕塑《树之心,河流之心》:在草皮弓起的小丘上,一座座由各种文字和诗句拼成的人形雕塑环抱着树干,密密麻麻团坐在花园之中。花园旁边有木质长椅,观者可以坐下来,与铜像一起在大自然中冥思,用精神交流和探索禅境。

这位艺术家也是一位诗意的收集癖好者。他的工作室脏乱但有序的存储着各种旅行中收集的小艺术品。破败的娃娃,小雕塑的残肢,老旧的破麻布,和各种带着颜料和塑胶的模具。所有的抽屉都贴着标签,抽屉里面是各种各样的小零件和无用却有趣的小藏品。“我在国外住了很长一段时间,”他说,“我搬了无数次家,那些电器啊,甚至是沙发我都可以丢掉,唯独这些东西,是我从各地费尽心力收集来的,完全舍不得扔。来参观我工作室的人都很吃惊我怎么有这么多破烂。”他大笑。

普琳萨的雕塑材质主要以钢铁铜为主,谈起他对于材料的运用,他说道:“有一次当我站在熔炉前时,看着里面坚硬的钢铁被融化,我觉得,哦,原来这些坚硬的材质也可以如此柔软。我觉得材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艺术家对一种材料的态度。我喜欢钢铁,因为它们融合。就如当今的世界,所有不同的文化和种族的人们都融合在一起,我使用的材料表达了我对于世界的态度”。

使普琳萨闻名世界的作品,大抵要算他的“女孩肖像”雕塑系列了。普琳萨的雕塑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可以使观者在几种空间之间来回穿梭,如果盯着看的时间长了,甚至有一种眩目且将要晕倒的感觉。如果你从正面观看,雕塑是完整的3D肖像;观者若是移动脚步,随着角度的变换,雕塑像是被莫名的力量压扁了一般,却仍然不失真意。“女孩系列”雕像被广为收藏,从欧洲,到美洲,再到亚洲,世界各个角落都在展示,空灵飘渺的雕塑与当地的建筑和人文自然风景融为了一体,成为了一道道奇特的景观。

骄玛·普琳萨目前为止最全作品的回顾展在巴塞罗那的MACBA举行。展览将持续到今年4月。